黄定政:城市应急物流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2020/2/17 21:15:41 来源:中华物流网 浏览:34292
手机浏览本篇文章

我要手机扫码浏览

中华物流网(zhwlw.com.cn)2月17日讯——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快速爆发,对中国经济与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中国物流企业冲在了第一线,通过各个渠道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那么对于城市应急物流该做如何回应与执行?中国物流学会理事、特约研究员黄定政先生根据目前现状给予见解与分析。全文精彩,敬请关注。
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严峻挑战
2020年农历春节前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如17年前的非典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社会各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战疫”应急物流,有力保障了全社会特别是湖北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需求。
但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我们的应急物流在组织实施上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武汉市的城市应急物流,政府职能部门缺乏足够的应急应变能力,指挥协调、资源调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据《环球时报》等媒体报道,不少职能部门都在盲目等待市政府调度安排;物资运输职能部门表示,市内运力充足,各运输企业和很多车辆都在待命,却不知令从何来,没有收到政府的直接指示;应急物资入汉起初需要市应急管理局审批通过,后来交由省交通运输厅管理;武汉各个具体层面的对接,基本上处于群龙无首状态,捐助方、医院方等都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我解决问题。这样混乱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医疗物资、生活物资及时有效的供应保障,以至于医护人员一度得不到足够的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不得不自行通过微信等媒介向社会发出求援信息。当然,随着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入展开,政府各个职能部门逐步协调运作,特别是驻鄂部队受命组织生活物资运输保障,九州通医药物流专业人员现场支援,应该说武汉市的城市应急物流已经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二、我国城市应急物流亟需加强
按理说,我国现代物流产业迅猛发展,交通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物流企业服务网点全面覆盖,顺丰、中铁快运、中国邮政速递、德邦、京东等一大批大型物流快递企业活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在城市中更是实践运用了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等先进技术手段和次日达、当日达等创新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正是因为有这样强大的物流服务保障能力,以至于曾有个别专家学者认为我国没有必要开展应急物流建设。但此次疫情的现实表明,应急物流不仅要建,还要更加重视,更要见成效——因为平时的物流毕竟与应急物流在目标任务、标准要求等方面大有不同,还不足以承担起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情境下“守夜人”的作用,难以为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提供着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
实际上,2003年战胜非典疫情后,军队有关专家学者敏锐地洞察到突发公共事件中物流保障的极端重要性,率先提出了应急物流的概念。国务院在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2014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两个规划中,都部署安排了“应急物流工程”。而湖北省,更是早在2008年,就依托商业企业成立了“湖北物流配送应急保障动员中心”,建成了覆盖整个湖北省的物流配送应急保障中心。但总的来看,应急物流建设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规划层面的多,真正付诸实施、落到具体行动的少,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作用。
客观地说,城市具有人口众多、密度大,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高度密集,产业高度集聚等显著特点,本身物流运营规模就非常巨大,物流需求结构也非常复杂。而武汉市的这次城市应急物流,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不仅叠加了春节长假带来的人员大量流动和用工不足等不利因素,还遭遇了严重疫情导致的“封路封城”和“禁足”等极端情况,加上政府职能部门在应对初期的组织协调不够得力、应对措施相对滞后,无疑是雪上加霜,难免出现媒体所诟病的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
三、城市应急物流建设路径探讨
城市应急物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提供衣、食、住、行、医等各个方面的物资供应保障,稍有不慎容易引发大面积恐慌和破坏,往往面临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结合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物流的具体情况,从宏观上来说,可以按照有物可流、物畅其流、物尽其用等三个维度,探讨研究城市应急物流科学化、高效化的实现路径。
一问如何实现城市应急物流“有物可流”。城市人口众多,产业集中,生产生活消耗巨大,需要着重解决生活物资以及生产原材料等重要资源的筹措问题。
——物资储备。通常而言,物资储备应当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质量可靠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可能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的类型、烈度、范围等情况,建立国家、军队、地方、市场和家庭“五位一体”的物资储备。其中,中央储备是主体,军队储备是骨干,地方储备是辅助,市场储备是补充,家庭储备是基点。政府主管部门应从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编制发布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名类目录,按照模块化储备的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动态调整机制和轮换更新机制,特别是要适当加大应急特需物资的储备,为城市应急物流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应急筹措。物资储备只是衔接大规模消耗和生产的一个环节,毕竟所能储备的品种数量有限,通常需要组织必要的应急筹措。其中,应急采购是应急筹措的重要方式,是在紧急情况下按照非常规采购程序进行的采购方式,需要采购机构在平时掌握可靠的货源渠道信息。应急采购有时会遇到交货周期的问题,比如医用口罩一般有14天的灭菌后解析期,即使应急情况下,也只能缩短到7~10天。社会捐赠也是应急筹措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为了使捐赠物资快速有效进入应急物流配送渠道,捐赠者应当特别注意确保所捐赠物资来自正规渠道,并提供配套的物资品类数量清单,以便操作人员录入物流信息系统、开展后续配送作业。
——应急生产。应急生产不属于应急物流的范畴,因为产品的包装下线是生产的终点和物流的起点。但是,应急生产又涉及到原材料的储备、筹措采购与物流,以及产品的紧急运输,与“有物可流”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主管部门需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原材料、产品的储备、筹措和生产等各个环节,科学规划物资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的比例。
二问如何实现城市应急物流“物畅其流”。城市物流快递资源丰富、能力较强,但政府职能部门权责相对分散,资源力量缺少统筹安排,需要着重解决应急物流的统一指挥调度和高效协调运行问题。
——集中调度。目前应急物流尚没有集中统一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领导,通常由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物资储备、邮政管理等职能部门协同完成。如果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力,势必因为审批流程和审批周期等原因造成低效率运转。鉴于此,应当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整合交通运输、物资储备、应急管理和邮政管理等职能部门,迅速完成“平转急”,成立权威的“应急物流调度指挥中心”,采取动员征用等非常规的措施手段,集中调配人、车、货、场、路等各种资源力量,专职负责组织城市应急物流;并按专业分区域设置若干分中心,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城市应急物流的指挥调度。如果未来能够在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常态化设置应急物流职能机构,集中组织管理应急物流服务保障工作,无疑将更加有利于提升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益。
——物流通道。离开顺畅高效的物流通道,应急物流就是僵死的系统。一般来说,城市中道路设施较为完善,但由于路网复杂、桥涵较多,容易出现拥堵、梗塞等不利情况。因此,应完善应急物资通行证发放审验机制,构建顺畅高效的物流通道网络,协力打造“绿色通道”,保障城市应急物流的通道顺畅,确保生活、医疗等物资能够及时运达中转站和配送点。
——专业物流。专业的事应当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精准高效地组织应急物流作业,还必须依靠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如,应急物资入库的验收、建账、堆垛、保管等作业环节,都需要灵活运用“五五”堆码垛、发旧储新、“一垫五不靠”等基本常识,这些知识和技能看起来简单,但是却很实用,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特别是医药物流等细分领域,物资器材品种多、型号杂,需要按照一定的品种、数量等方面的标准要求进行组套集配,如果不熟悉医药方面的业务,将难以胜任医药收发保管作业任务。
三问如何实现城市应急物流“物尽其用”。城市居民点多面广,物资需求分散,需要着重解决应急物资的末端物流精准配送问题。
——需求对接。作战讲求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资送到正确的地点。城市应急物流需求点繁多,时间要求紧,特别需要精准对接需求,第一时间满足不同类型单位和个人的个性化需求。物流快递企业的信息系统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实时精准对接需求,并依托大数据的支持,精准预测后续的物资需求。
——末端配送。末端配送是物流最后1公里的关键环节。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统一调度下,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充分运用物流快递企业的分拣仓、中转站和快递车等分拣配送资源力量,有效调动社会物流力量,组织精准高效的末端配送服务。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无人机、无人车等先进技术手段,实施点对点、门到门的便利化精准配送。
最后要说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应对和化解城市风险因素,科学组织实施城市应急物流,应当说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稳步推进。当然,前方有前方的难处,武汉市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也逐步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应急物流的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组织好城市应急物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
物流网资讯频道
  我要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物流网无关。物流网对文中陈述、立场、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参考。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